「江湖救急」
正所謂「江湖救急」,當鋪正正在香港社會之中扮演著這個角色,而且甚為稱職。當現代的銀行和財務公司沒有辦法替你紓解財困的時候,當鋪自然成為了你的最佳選擇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我們見証著當鋪如何鞏固它的江湖地位。在當鋪大門的屏風背后,「二叔公」也見証著每位「出質者」的生活及故事。相信誰都想不到,當鋪這個經歷一百多年的行業,能夠在香港這個變化急速的城市裡生存至今,歷久不衰。
以物質錢 紓解財困
二戰期間,許多當鋪因戰爭的影響被迫無奈結業;二戰過后,香港進入光復階段,當時通貨非常不足,港府為了周轉金融,催促典當行業復興,在當時港府的支持下,一九四七年港九押業商會正式成立。典當業由香港開埠以來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高低起伏,最后仍然能夠在香港社會立足,定有它的存在價值。
當鋪等同於古老的財務公司,與銀行的區別是,當鋪是以小型而具收藏價值的實物為抵押,而銀行則是以物業擔保而且需要審查,當然最終目的都是抵押借錢。憑著當鋪靈活快捷的營運模式, 顧客隻須年滿歲數,出示有效身份証或護照,交上當品,待「二叔公」 估價后便可立即收到款項,不須任何審查,手續簡單方便。典當業於經濟相對差的時候尤其興旺,例如香港在二戰期間,五十年代初,六十年代尾七十年代初,以及九七金融風暴期間。
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育與傳承
電車跟隨著既定的路線慢慢經過灣仔庄士敦道,向窗外就能仔細看到香港最古老的當鋪之一 ,和昌大押。小時候,每次看著和昌大押就會感到很好奇,隻因它有著不知道內裡是什麼的神秘氣息。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門外挂著一幅蝙蝠型紅底白字鑲金邊的「押」字大招牌,門內一塊寫有大押名字的木版屏風,像是保護網一樣將好奇的路人拒之門外。
和昌大押由4幢相連、設有長廊式陽台的唐樓組成,樓高四層,分別建於1888至1900年代,土地由填海所得,建筑物已有逾百年歷史。時代更替,物換星移; 2003 年香港政府市區重建區以 二千五百多萬元買下了和昌大押物業,將其作為文物保護項目,而和昌大押則搬到新址繼續經營。這正是近年香港大力提倡的中國傳統文化保育與傳承。
社會問題與當鋪的新顧客
社會的急促發展難免會造成不同的問題,而香港需要面對的是貧富懸殊。現在的香港,仍然有很多家庭隻有數千元收入。在正常情況之下,這數千元尚可免強維持生計。但倘若有緊急事情發生,例如,意外或疾病等等,而以他們的家庭狀況又無法向財務公司借錢,最終隻能拿自己具價值的物品到當鋪換錢救急。
當鋪的客源除了是低收入家庭外,近十年更多了一些新顧客。別以為當鋪的營業額跟富裕家庭完全沒有關系,那些新顧客正是富裕家庭所聘用的外借家佣。顧主提供的薪金未必足夠每一位家佣對生活的需求。而她們都有很多種在香港賺取金錢的方法,例如自己手作一些手工藝或食物在周日擺賣。仍然覺得生活費不足夠的人,通常會光顧當鋪,令自己在香港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。
討價還價
當然,進入當鋪的人一定是有急需要利用金錢去解決的困難。到底出質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?還有就是怎樣決定拿哪一件物品去當呢?這想必是出質人經過幾番掙扎才作出的決定。物品價值低便無法當到高價錢,具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又不舍得拿去當。
出質人拿著手中的物品在很高的當鋪櫃台面前高舉。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出質人能夠拿走多少錢的關鍵,討價還價。一場充滿心理戰和演技的角力就要展開。出質人若表現得可憐一點,能否得到二叔公的同情而當得多一點金錢呢?二叔公又會於實際估價與人情味之間怎樣抉擇?討價還價過后,物品歸當鋪,出質人拿走所需要的金錢。到最后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回當鋪贖回屬於自己的物品?
攝影 Nigel Fong